最新网址:rediandy.com
字:
关灯 护眼
西瓜书屋 > 大宋那些年 > 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
推荐阅读:

第一百一十五章 赵恒登基

真宗道:“朕即位以來,罔敢暇逸,庶涉治道,至于和平。今彗出甚异,将奈之何?”

吕端道:“彗星之变,应当在齐、鲁之地。”

真宗道:“朕忧心的是天下,难道仅仅是一方耶?”

参知政事李至道:“陛下此言,可以却妖星矣。”

吏部郎中、直集贤院田锡将要知泰州,正遇到星象变化,向真宗上奏道:“李继迁不合与夏州,又不合呼之为赵保吉。虽赐姓与名,然狼子野心,终是异类。陛下登极,虽来进奉,以臣愚蒙,料彼变诈,必不肯久奉朝命,必不能永保塞垣。”

至道三年(997)十二月,李继迁复上表归宋,真宗又重赐李继迁姓名为赵保吉,封其为夏州刺史、定难军节度使。

自从答应归顺大宋,李继迁一直在“李继迁”“赵保吉”两个名字之间刷存在感。受任夏州刺史后,李继迁仍在大宋边地掳掠,有利则战,势危则降。

真宗对李继迁的态度也很明确,降则封官,既往不咎;战则奉陪,打到他服为止。

李继迁狼子野心,田锡上书提醒真宗,要留心李继迁,识其奸谋,辨其诡计,不能马虎大意,翻成姑息,似失机宜。

真宗将田锡召至入宫,道:“卿第去,不半岁,召卿归矣。事当面论者,听乘传赴阙。”再派遣宦官前往问候,加以优厚的赏赐。

田锡,字表圣,嘉州洪雅(今四川眉山)人,由榜眼入仕。文死谏,武死战。田锡好言时政缺失,秉笔直书,勤谏不讳,以“谏”闻名,是大宋朝有名的直臣谏臣。

铮铮铁骨直言不讳,刚正不阿一身正气。真宗赞道:“田锡直臣也,若此谏官不可多得!”范仲淹称其“天下正人也”;苏东坡称其为“古之遗直也!”

天象示警,真宗结合众臣的建议,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,以求多福,趋吉避凶。

诏求大臣直言上书;皇帝避殿减膳;诏群臣迎养父母;免除全国拖欠的钱物;讯问记录囚犯罪状,老幼疾病,流刑以下允许赎罪,杖刑以下释放。

不久,灾星退去,彗星消失。

◆书中自有黄金屋

大宋太祖、太宗两代帝王都是主张以文官治国,崇文抑武。

读读读,书中自有千钟栗;读读读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读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基石,四书五经是进入仕途、跻身权贵的阶梯。

真宗坚持贯彻祖宗之法,鼓励天下学子,好好读书,走科举之路,参政治国。

要想改变命运,光宗耀祖,家有读书郎,升官发财有指望。为此,真宗作劝学诗《励学篇》,颁行天下,诗云:

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钟粟。安居不用架高楼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
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

男儿欲遂平生志,五经勤向窗前读。

这是真宗对大宋子民吹响的冲锋号,御诗一出,立即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座右铭,被奉为人生之圭臬,理想之明灯,行为之准则。
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从此,无数的学子,在真宗皇帝“五经勤向窗前读”的督促下,夜读伴更漏,晨舞待鸡鸣。

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;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

科举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通道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十万夫子夺龙虎榜,三篇文章压锦绣,御笔亲点赐状元,从此高名满世间。

直到今天,真宗的这首《励学篇》,依然振聋发聩,鼓舞着无数学人,在高考这条路上,发愤图强,苦读不辍。

◆《文武七条》

清风,细雨,朝阳,晚霞;山川,河流,日月,星辰;眼之所及,皆是美好。

要不怎么说小赵同学智商高呢,这边刚向学子们吹响求取功名的冲锋号,反过来就开始对那些进入仕途的官员们定杠杠。

当官虽然可以升官发财娶老婆,光宗耀祖,但必须守规矩。所谓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,离了学堂进了殿堂,如何为官,真宗自有一套方法。《文武七条》就是真宗为大小官员写的教科书,定的官规。

大家都是明白人,都是有身份的人,赵恒已经把规矩贴在各位官爷的办公室了,如果有结党营私,追名逐利,不遵纪守法的,御史台就检举他,到时候该咋咋地。

《文武七条》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十四字方针:清心、奉公、修德、务实、明察、勤课、革弊。

清心。要克制**,平心待物,不以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,更不能以自己的**和想当然放弃原则,实施偏激行为。

奉公。要效忠朝廷,做人正直,处事公平,理政不倚不偏,自身廉洁。

修德。要以德服人,以德化人,而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,以势压人;

务实。要讲求实际,实干兴邦,空谈误国,以实干创业,以苦干成业,不要贪图虚名,金玉其外败絮其中。

明察。要勤于体察民情,看问题要抓实质,明察秋毫,不要苛捐杂税和刑罚不公。

勤课。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,解决民众之所需,勤政为民,不可懒政怠政,为官不为。

革弊。要坚持改革,努力革除各种弊端,祛除不适宜发展的各种体制和陈规陋习。

在真宗看来,干部只有做到清心修德、清正廉洁、政治清明,就可以实现“德治”,才能杜绝**现象。《文武七条》条条都是廉政之举,这虽然没有大明皇帝朱元璋的“剥皮揎草”来得凶猛血腥,但也确实给官员们指明了一条平安大道。

用初始的心走长远的路,想升官发财,安全才是最近的路。

◆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修炼

真宗勤于政事,任用吕端、李沆、张齐贤、吕蒙正、曹彬等人打理政事,减免税赋,注意节俭,政绩有声有色。

公元998年正月初一,真宗赵恒宣布改元咸平。锡以蕃祉,永保咸平。咸平者,天下太平多福,兴旺发达之意也!

为增进君臣关系,以示皇恩浩荡,真宗又到宰相吕端府第,赐近臣岁节宴。皇上到宰相府请大臣们吃饭,自是遂成常例。

却说真宗大张旗鼓地号召天下读书人求取功名,在这朝廷当中,独有一人,岁数不大却想着辞官,归隐山野。

想当官的人,哪一个不是倒背四书,翻烂五经,板凳一坐十年冷。当官,除了实现自己拯救世界的梦想,最主要的是也能一生衣食无忧。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,一个人首先追求的无非是混个肚子圆,赚个盆满钵满那只是其次。

子曰:“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”

在此太平盛世,竟也有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,却想着回到乡下吃糠咽菜的人。

当官的滋味如何,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知道。咸平元年正月,四十八岁的监察御史韩见素陈乞致仕,不想再当官了,折子递到真宗的龙书案。

新皇登基,很多人都在想着如何升职加薪,韩见素却拒绝了人人羡慕的肥差,递了辞呈。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修炼。

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。韩见素觉得既然心向江湖,不在朝堂,不如早点辞官归隐,从此闲云野鹤,笑傲江湖。

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事,如果说,这个人已经七老八十了,年老体衰,为给年轻人让位子,腾地方,主动致仕,这也无可厚非。韩见素才刚四十八岁,没病没灾的,家里又没矿,就请求致仕,真宗还真有点想不通了,在体制里当个公务员不比田园生活来得快活?

真宗向众位辅臣询问原因:“见素齿发尚少,遽求致仕,何也?”

宰相吕端道:“见素性恬退,喜修炼。”好工作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,韩见素这人本性淡泊自然,喜欢修仙问道,他这是知足而退。

真宗有点左右为难,参知政事李至道:“近代朝廷当中,躁进者多,知止者少,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,亦足以激劝那些薄俗之人。”

真宗点了点头,于是授韩见素刑部员外郎,准其致仕。

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又有几人在乎山水之间也!妄谈什么“大隐隐于朝,中隐隐于市,小隐隐于野,”贪嗔痴慢疑,财色名食睡,又有几人能抛开红尘的诱惑,修行办道,了生死,出三界。

人生就是一场修行。韩见素,凤翔人,退居华山,潜心修道,年八十乃卒,史书未载,或羽化成仙矣。

好去天上辞将相,归来平地做神仙。好的人生,就是活出自我。

同样性孤高自好,勿趋荣利,以圯上老人黄石公,山中宰相陶弘景为榜样,隐居乡野,一生不仕的陕州隐士魏野,听闻韩见素大人辞官,要归隐华山,觉得终于找到一位好邻居,人生知己,情不自禁献上《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》诗一首:

尽垂华发恋金门,独乞悬车未五旬。清世一般为隐逸,碧霄两处应星辰。

绣衣脱下宁妨贵,锦帐眠来不称贫。象简岂同青竹杖,廌冠争胜白纶巾。

世间名系昌朝客,物外衔称太华人。醉指鰲头为别业,吟夸仙掌是比邻。

魏野,字仲先,号草堂居士,与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齐名。

魏野原为蜀地人,后迁居陕州(今河南陕县),世代为农,自筑草堂於陕州东郊。对枕莲峰翠,当门瀑布流,妻闲栽药草,儿戏杂猿猴。魏野乐耕勤种,亲手植竹栽树,凿土引泉,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。

大中祥符年间(1008),辽国契丹皇帝派使臣到开封,向真宗求取《魏野诗集》的下半部,真宗这才听说魏野这位隐士。

真宗觉得魏野为朝廷增光添彩,长了脸面,就请魏野出来做官。魏野以“糜鹿之性,顿缨则狂,岂可瞻对殿墀”为由,拒绝做官。

真宗天禧三年,魏野卒,地方官上报朝廷,真宗下昭旌表,称他“陕州处士”,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。他居住过的草堂也成为陕州八景之一,被誉为“草堂春晓”。

致仕之风一吹,就有人效仿。

莱州录事参军淳于中舍,以父母年迈,要回家养亲尽孝,上表请求致仕。真宗思考再三,也给与准允。

知制诰王禹偁听闻淳于公致仕,禁不住感慨道:“我媿无亲尸厚禄,与君书命泪沾袍。”给事中、枢密副使宋湜亦作诗相赠道:

宦路厌风尘,高堂役梦频。拜章辞旨切,致政罢光新。

陶令羞为吏,潘生喜养亲。况登朝序贵,半俸岂忧贫。

◆荆门三凤

一官归去来,有走的就有来的。

二月,真宗下诏:“礼部贡院考试结束,审查合格人姓名上报,敕令发榜赐进士及第。”

不久,又下诏,从淳化三年至今,已有五年没有举行科举考试,耽误了国家招贤纳才,令礼部在本次科考中,优中选优,再遴选进士五十人,诸科共选出一百五十人,仅此一次,明年不会再有。

荆门人孙仅,时年二十九岁,点为甲科状元。真宗赐琼林宴,宴请新及第的进士。

孙仅,字邻几,荆门知军孙镛的次子。其兄孙何,淳化三年壬辰科状元,是大宋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(解元、会元、状元)的状元,比孙仅牛多了。

淳化三年到咸平元年两榜间,朝廷五年未行科举,孙何和孙仅两兄弟,成为历史上罕见的连榜兄弟状元。

说起孙何中状元,还有一则趣事。当时,孙何和苏州的才子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,孙何中头名状元,而丁谓名列榜四。

丁谓机敏聪颖,多才多艺,天象占卜、书画棋琴、诗词音律,无不通晓。读书过目不忘,几千字的文章,读一遍便能背诵。他文追韩愈、柳宗元,诗似杜甫,王禹偁称他为“今日之巨儒”。

科举考了个第四名,丁谓颇有点不服气。太宗赵光义听说后,跟他开玩笑道:“甲乙丙丁嘛,既然你姓丁,合该中第四名,有什么好抱怨的!”

丁谓后来做到了宰相,不过,这人从一开始就跑偏了,为了向上爬,凭借小聪明,虚伪做作,阴险奸诈,只会揣摹上意,讨好皇帝,没有一点作为,被天下人斥为“奸邪之臣”。人们将他与王钦若、林特、陈彭年、刘承珪合称为“大宋五鬼”。

孙何、孙仅,两兄弟俱有名于时,他们还有一个弟弟孙侑,也是神得不得了。聪明伶俐,读书一目十行,对经史子集、上下古今悟性极高。咸平三年(1000),孙侑进士及第。

一门三进士,名震龙虎榜。孙家三兄弟,被人称为“荆门三凤”,作为大宋朝科举的榜样,成为众人追捧效仿的对象。

被外放到黄州任知州的大才子王禹偁感叹道:“天地间的钟灵秀气,全都聚集到了荆门老孙家。”

抓好内政外交,稳固国防建设,缮甲养锐,劝课农殖,惩恶扬善,赏罚分明,深根固本,思万全之策。小赵同学登基之后,一阵猛操作,倒也使得大宋境内官员信服,政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,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,一派祥和安宁。

当初,辽景宗驾崩,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,宋太宗赵光义采纳雄州知州贺令图的建议,以辽帝年幼、萧太后摄政、内部不稳为可乘之机,分兵三路,合围幽州。

一报还一报,报报不迟到,这就是因果关系。世间种种,皆有因果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

真宗赵恒新理国事,千头万绪,大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开始坐不住了,决定乘新皇根基未稳,趁火打劫,出兵伐宋。

狼烟起,江山北望,龙旗卷,马长嘶,长刀所向,剑气如霜。

推荐阅读: